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房产门户网要闻正文

中郡所百强县评比:榜单批发第一 多地被考察后入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20 08:50:15 来源:新浪财经作者:张远 浏览次数:6038  

  中郡所百强县评比:榜单批发第一 多地被考察后入榜

  导读

  有媒体统计,自2004年至2014年,刘福刚去过多达23个县(市)。其中的20个地区考察,均出现在国家统计局取消“百强县”评比的2007年之后。一名西部地区县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县领导参加中郡所“百强县”评选年会的报告,可以得到省长的亲笔批示。

  本报记者 王峰 北京报道

  今年的报告只有28页,没有数据图、没有运算公式,简单得像大学生的期末作业,掀起的社会热议却一如以往。

  8月28日,北京中郡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所(下称中郡所)发布《2015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公布了其连续第15次全国“百强县”评选结果。

  去年结果公布时,湖北省宜都市首次入围全国百强,《三峡日报》发表了“八年冲刺,梦圆今朝”这样激动人心的评论员文章。当地一位公务员李浩向记者回忆,“为了最后的冲刺,各种动员会、专题办公会、实践活动在一年前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最终,2014年榜单中,宜都市如愿以第98名“入榜”。少为人知的是,结果公布前3个月,评选的主办方、中郡所所长刘福刚考察了宜都市,“全面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有关工作”,李浩回忆。

  逐年积累的榜单排名,与地方现实反差不断升级,今年再度引爆舆论,全国“百强县”为何由一家民间机构操作?进出榜单之间是否存在“竞价排名”?夹杂期间的,还有对2011年评选名单中包含多个国家级贫困县,以及今年经济大省广东只有一个县入选的质疑。

  9月9日,此前多日无法登陆的中郡所网站发布了一份情况说明,文中指出,外界质疑国家级贫困县入围第十五届百强县,根据2012年3月19日发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以及2013年3月1日发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的认定》,以上县已被调出国家级贫困县名单。

  此外,文章还指出“百强县”数量只能是作为考察省域经济的参考指标之一,广东省近些年根据当地实际发展需要,陆续将一些强县变更为市辖区,市辖区已经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市辖区自然也已不属于县域经济评价的对象。

  但中郡所是个什么机构,它是如何评选全国“百强县”的,这个民间评选为何受到地方政府的热捧,仍存在诸多疑团。

  谁是刘福刚?

  有限的公开资料无法描绘出刘福刚的完整履历。“他不会是学者出身,感觉应该是一个搞社会活动的。”多名曾参加中郡所活动的学者描述了这样的感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刘福刚最早的社会经历,是1997年7月,30岁的他发起成立了北京泰之和科贸有限公司(下称泰之和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

  这是一家经营范围广泛的公司,包括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培训、咨询,销售针纺织品、百货、医疗器械、润滑油、五金交电、化工、民用建材、机械电器设备、化工轻工材料、包装食品、饮料等。

  泰之和公司的注册地址是中国外文局培训中心的办公和宿舍楼,里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在此办公20多年,但从未听说过泰之和公司。

  刘福刚在泰之和公司的一名合作伙伴也在这里注册了一家科贸公司,这家公司如今的主要业务之一是销售汽车零配件。刘福刚从事全国“百强县”评选后,这名汽配商人也是早期工作团队的一员。

  泰之和公司在成立后的第二年就开始“效益不好,减员增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文件资料显示,1998年12月,刘福刚与泰之和公司员工王辉共同出资10万元,在同样的地点注册成立了北京荷尔普县域经济研究所,其中刘福刚出资6万元。

  这是中郡所的前身。从此,刘福刚开始了县域经济研究,还包括资源综合开发。1999年9月,荷尔普研究所更名为北京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2005年4月,又更名为现在的北京中郡县域经济咨询所。工商资料显示,其性质始终为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企业。

  刘福刚的履历或许并不足以支撑全国“百强县”评选,但他很快找到了从事这项工作所需要的官方背景和学术力量。

  从2001年开始,中郡所的全国“百强县”前三届评选都是与一家全国性发行媒体合作。

  前三届评选的成果包括出版了《中国县域经济2002》和《中国县域经济2003》。当初与刘福刚合作的这家中央媒体某部门负责人,如今已是某行业报的总编辑,这位总编告诉记者,其与刘福刚在2003年之后已不再合作,但他仍被挂名担任《中国县域经济年鉴》的联合主编至2010年。“其他担任主编的也是被挂名”,他说。

  中郡所组织的多次“百强县”评选都委任了知名学者担任顾问,但面对记者的提问,顾问之一、中国社科院农村所所长张晓山却怎么也想不起中郡所和刘福刚,他只是表示熟悉当时的县域经济专刊。

  公开资料显示,刘福刚的社会职务包括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这是两家在民政部注册的“国字头”学术性民间社团,主要负责人大多为中国社科院的学者。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并不认识刘福刚,“至少从2009年我上任开始,区域经济学会就没有与中郡所合作过”。

  刘福刚曾使用过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县域经济专业委员会筹备组组长的身份,上述负责人表示,这个专业委员会如今已成立,但成员中没有刘福刚。

  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秘书长朱钢告诉记者,刘福刚的确在2002年就担任了该会常务理事,但他也是从当时的会议记录中才找到这个名字,“我们的常务理事主要是学者和官方机构工作人员”。

  批发第一

  中郡所的全国“百强县”评选赶上了好时候。“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是县域经济研究的热潮。”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一位学者说。

  2002年,十六大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县域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在此后全国人大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报告中屡被提及。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中郡所作为代表机构写进了相关学者的县域经济研究综述。

  但不同于国家统计局或科研机构组织的“百强县”评选,作为一家民间机构,中郡所需要经济收入维系运行。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可以发现,中郡所的主要业务包括评选、出书、调研、组织会议、承接课题。

  “刘福刚在研讨会上公开说过,中郡所组织的‘百强县’评选不收费、不发证、不授牌。”一名参加过中郡所活动的国家行政学院学者告诉记者。

  作为评选的发布载体,中郡所从2004年开始,将《中国县域经济》升级为每年一册的《中国县域经济年鉴》,这些“大部头”每本定价280元至380元不等。

  2011年新华社报道称,河南省固始县统计局一位干部说,中郡所每年都邀请该县加入评比,“但同时他们要求我们购买数十套标价380元的《县域经济年鉴》。我们办公经费都紧张,哪里有钱买书?”

  年鉴的内容大同小异,除了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等榜单外,几乎一半多的内容为“中国县域经济论坛”和“中国县域经济推荐”。前者除了少数学者文章,主要为县委书记或县长的署名文章,后者则是部分县(市)的县情县貌介绍。

  据新华社2011年报道,中郡所工作人员朱先生透露,“中郡所官网有‘县域经济论坛’、‘县委书记和县长论坛’、‘地市州盟’等多个栏目,平时会策划专题报道,收费标准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不少县市领导在这里发表了署名文章。

  意想不到的是,作为盈利模式之一,中郡所曾在卖书业务上栽过跟头。2005年5月,中郡所出版了他们编纂的第一本年鉴《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4》,但在8月便被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行政处罚,理由是未经出版管理部门许可并领取营业执照,便零售图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处罚决定书显示,被立案查处前,中郡所只卖了1个多月,工商部门没收了全部违法收入6882元,并罚款5000元。

  直到2008年3月,中郡所才办理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在经营范围里增加了“图书零售”,但在此之前,中郡所还是出版了年鉴2005年卷、2006-2007年卷。除了年鉴2011年卷和2014年卷,此后中郡所没有再出版“大部头”作品,转而发布内容简单的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3年,刘福刚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成立了北京中郡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所,这是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管理条例,此类单位须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资金来源为捐赠、资助。

  “中郡所的营利模式应该是利用‘百强县’打出知名度,再从一些地方政府手里承接调研课题。”一名熟悉中郡所运作的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人士介绍。

  公开资料显示,中郡所曾在2007年和2008年在江苏省江阴市进行“幸福江阴”指数综合评价调查,分别选取了1200个和2000个样本做问卷。

  公开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的问卷调查中,97.10%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满意,92.85%的人认为自己家庭收入能满足正常开支、生活比较富足,95.15%和94.00%的人分别对城市绿化和环境卫生感到满意,98.78%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心情舒畅,99.42%的人认为自己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

  江阴市是中郡所“百强县”评比的“宠儿”。从2003年第三届“百强县”评比开始,江阴市实现了13连冠。就在这一年,评选组织方在北京举行了一场“提升经济竞争力促进县域大发展‘江阴现象’专题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导、专家,以江阴为样本研讨如何提升县域经济。

  而事实上,江阴市在这一年“夺冠”的背景之一是,前两届的前两名广东省顺德市、南海市在2002年“撤市设区”,从而失去评选资格。

  在此后的大多数评选中,江阴市常常与老对手昆山市并列,甚至出现过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组团”并列第一的局面。2015年的这份榜单上,江阴与昆山再度并列第一。

  这与其他“百强县”评比结果并不一致。国家统计局的“百强县”评选中,从2002年到2005年,昆山市的排名都在江阴市之上,并在2004年和2005年位列第一。

  刘福刚是江阴市政府的常客,公开资料显示,中郡所组织过多次以江阴市为主题的研讨会,多位中央机构的司局级官员出席。不过,江阴地方人士介绍,随着2006年提出口号的主要官员调离,“幸福江阴”便在当地淡化,中郡所的相关课题是否继续也未见报道。

  模糊的评价体系

  事实上,备受质疑的是中郡所“百强县”的评选标准。

  “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那么还是比较客观、权威的,但数据具体来源我不清楚,他们的结果我也看不懂。”上述参与过中郡所活动的国家行政学院学者说。

  中郡所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的《2015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中,虽然写到“利用公开数据”,但并未明确介绍数据来源。

  今年的“百强县”评选共分为三大指标: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等级、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等级。

  报告显示,三大指标又被细分为若干具体指标,比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等级被分为总量、均量、质量、速度、活力5个二级指标,县财贡献、县域民享、城乡差距、经济绿色、科技进步、城镇化等15个三级指标,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等25个四级指标。但意外的是,各个指标所占分值和权重则未见公布。

  “百强县”评选还有“县域居民满意度”这项主观指标。公开报道显示,2011年时,中郡所曾与两家社会调查机构合作,对每个百强县抽取100个样本,进行电话调查。

  2015年的报告增加了一份《全国100个县域经济发展功勋企业》名单,《报告》称选择标准为“企业规模大、提供就业多、税收贡献高”,但并未提供具体数据。

  中郡所的评选并不仅仅包括“百强县”,至少在前几届,其样本库是全国超过2000个县(市),每个县都有一个中郡指数,代表这个县在样本库中的排名。

  比如在第二届评选中,中郡所给2052个县(市)分成了10个等级,分别按等级和所在省逐列了两套排名。至于如何给2000多个县(市)排名,则未见详细介绍统计及运算方法。

  记者翻阅中郡所最初及最近几年年鉴发现,其成果还包括分省份县域经济竞争力图表,但每幅图表只包括几十个柱状图和数字,同样未见详细标注和统计方法介绍。

  这些繁杂的统计工作由谁承担?近两年的报告和年鉴亦未公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得到的相关文件资料显示,中郡所很多年一直只有8名工作人员,其出版的著作、年鉴显示,工作团队从十多人到二十多人不等。

  其办公室位于北京西四环边的一座写字楼,使用面积110平米,门口并未张贴任何单位铭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到访,采访请求均未获许可,刘福刚的手机也始终无人接听。

  地方需求遇权威评比缺位

  “争先进位”,可谓是地方政府追捧中郡所评选的动力之源。

  湖北省宜都市公务员李浩还记得,2006年,市政府正式提出“进军全国百强”,然而就在当年9月,国家统计局组织了最后一次百强县评比,便宣告了终结。地方主政者自然将目光转向了中郡所。

  “大家都想进这个榜,”湖北省统计局局长叶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湖北省曾连续7年被百强榜剃了光头。”

  当时,大冶、宜都是湖北最有希望的两个县。“激励大冶、宜都等县市率先冲刺全国百强”,甚至被写进2012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两个城市也在暗暗使劲,2012年,大冶入围百强,改写了湖北省7年无缘的记录。但其到2014年仍只排名第97位,大冶市财政局的一份报告写到,排名101-120外的县(市)“进百强的积极性更高,如湖北省宜都市等,给大冶增添了不少压力”。

  宜都市的脚步始终在扎实推进。早在2008年,地方主政者就从中郡所身上看到了希望,宜都市这一年位列全国第243位,但被推选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14大范例之一,市委书记和市长撰写的论文还分别入选刘福刚编著的《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并在中郡所组织的研讨会上交流。

  随着排名的逐年提升,宜都市的冲刺脚步也越来越快,与此相伴的,是社会对中郡所评比的非议。《湖北日报》2012年报道,“中郡所的百强榜,这两年虽然一直伴随着一些质疑的杂音,但仍为诸多专家和省域追捧,它大致反映了全国县域的发展状况”。这篇报道随后又写到,“我们只有大冶名列其中”。

  2013年,冲进百强榜的号角吹响。李浩回忆称,“时任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和市长带着十几个市直部门到宜都开现场会,要求市直部门在产业、项目、财税金融、用地指标等方面支持宜都冲击百强”。

  在当时的官方媒体上,这被形容为“省委决策、宜昌战略”。

  一份当地官方发布的《宜都市争创百强县市工作历程》显示,冲刺的最后一步,是2014年7月17日至18日,中郡所所长刘福刚一行3人来宜都考察县域经济发展。

  随后的同年11月1日,第十四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发布,宜都市以第98位的排名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

  显然,宜都不是刘福刚调研过的唯一“百强县”新晋县(市)。今年贵州省仁怀市首次进入“百强县”,公开报道显示,今年7月24日,在仁怀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光陪同下,刘福刚率队考察调研了南部新城建设情况。

  “争先进位”的也不只湖北省的县(市)。2011年评选发布前,刘福刚在成都市双流县调研,当地记者送给他一本《全国县域经济前30强谋略》,这是双流新闻中心此前策划组织赴全国前30强实地采写而成。

  双流县的雄心是在2016年进入“全国十强”,在今年的评选中,双流县已经一路上升到第13位。

  正是在这样的“追捧”下,刘福刚频频成为地方官员的座上宾。有媒体统计,自2004年至2014年,刘福刚去过多达23个县(市)。其中的20个地区考察,均出现在国家统计局取消“百强县”评比的2007年之后。一名西部地区县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县领导参加中郡所“百强县”评选年会的报告,可以得到省长的亲笔批示。

  “我个人觉得,有一个‘百强县’评比利大于弊,至少可以让县委书记看看,有哪些目标值得他去学习。”湖北省统计局局长叶青告诉记者。

  “以前的‘百强县’评比由国家统计局组织,但后来叫停了政府评比。由民间机构组织评选也不是不行,反而可以凸显第三方色彩。但中郡所的评选指标应该继续完善,比如准确说明数据出处,对社会更公开、透明。”叶青说。

  (编辑:耿雁冰)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