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房产门户网要闻正文

医护到家APP请上门护士:不看药品说明直接输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25 04:07:04 来源:新浪财经作者:关智斌 浏览次数:2395  

  用APP请上门的护士你们不怕吗?

  ■不看药品说明,不按标准稀释就直接输液■签约护士承认曾给患者打过“禁止院外注射的药”

  晨报记者 叶松丽

  爱美的王女士想打美白针,就通过“医护到家”APP,找了一个护士上门。没想到,这个护士上门后,甚至没有看她提供的药品信息,就直接给她配药输液了。大约输液10分钟,王女士出现了心慌、耳鸣、发冷等不适症状。大约过了两个多小时,身体才逐渐恢复正常。后来,她才知道,这瓶美白针剂,必须用250ml的盐水稀释,而那名护士却只用了100ml盐水稀释。在王女士看来,这名护士做事有点“野豁豁”,但这并不影响对方的生意——该护士自称,当天一共接了7单。

  在“医护到家”平台签约的李护士也证实,将近一年时间,她接了一百多单,曾帮患者注射过“不允许院外注射的药”,甚至还有客户喊她上门抽血用作鉴别胎儿性别,“很多时候,只要上门了,能做的不能做的,都得做。”

  上门抽血用作胎儿鉴别

  在上海一家医院工作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一个亲戚怀孕不到两个月,想做个胎儿鉴定,需要抽血,请她私下帮忙。考虑到伦理和相关规定,她婉拒了。

  不料后来这位亲戚称,通过一个名叫“医护到家”的APP,找了一个护士上门,就把这事做成了。

  通过这件事,刘女士才开始了解“医护到家”这个平台。令她惊讶的是,有几个同事竟然也是该平台的注册护士。

  刘女士说,在这个平台上,“护士上门”服务项目包括打针、输液、美白针、留置针输液、静脉采血等十多种,都属于诊疗行为。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通过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方式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寿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都属诊疗活动,而诊疗活动只有取得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的单位才可以进行。

  近千签约护士可供挑选

  近日,市民王女士介绍了她通过“医护到家”预约护士上门打美白针的经历。

  王女士说,只需下载APP,通过手机和身份证注册用户端,即可预约相关项目。她按照系统提示,选择“美白针”项目后,通过信用卡付款199元,系统立即提示:“支付成功,等待护士抢约。”

  随后,该系统提供了近千名护士的信息供挑选,这些护士中有执业于公立医院的,但更多的执业于民营医院。

  付款之后,大约5分钟,系统提示,“订单”已被一名护士“抢”走。

  在该系统内,这个名叫“胡诗诗”(化名)护士的相关信息,包括简单从业经历及目前职业资格证书注册单位等。

  据王女士回忆,胡诗诗在预约上门时,在电话里仅仅询问了一下有没有打针的针管。

  双方约定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半,但三点半过后,胡诗诗打来电话,说她在附近又接了一单,让她稍等。

  下午四点,护士终于来了,一进门就说,当天太忙了,总共接了7单。

  “那你今天挣一千多块钱了?”“哪里哪里,并不是每一单都是199元。”胡诗诗说,有些人订的是套餐,上门一次只有几十元,平台扣除25%,其余的才归上门护士。

  这位胡护士还说,如果忙不过来,会把订单转给别人去做。

  不看药品说明直接输液

  在注射前,胡诗诗并没有出示自己的证件,也没有要求患者出具处方和院外注射证明等,甚至没有看王女士提供的小药瓶上的信息。注射前,她只是去洗手间洗了一下手,就开始配药了:她把小塑料瓶里的药水,用注射器抽出来,推入一瓶100ml的盐水瓶中。

  令王女士吃惊的是,小药瓶上全是日语,但这位上门护士既没有看,也没有问,直接就给她扎针了。

  胡诗诗说,由于王女士是第一次打这个针,按照规定她至少要等20分钟才能离开。如果以前打过,那么,她扎上针就可以走了。

  在接下来的20分钟,胡诗诗掏出手机,找到该平台相关告知页面,让王女士签字认可。王女士表示想看一看告知内容,但胡诗诗说,不需要看了,网上都有,可以到自己的手机上看。

  王女士说,直到她提出要查看一下护士从业资格证书,胡诗诗才从包里拿出证书来。资料显示,胡诗诗原本在一家民营医院执业,后来转到另一家医院,都是在上海市卫生主管部门注册的。

  大约输液10分钟后,王女士逐渐感到不适:心慌、耳鸣、发冷等,随即要求胡诗诗减慢输液速度,但不适的反应并没有缓解。

  此时,胡诗诗没有采取任何应急措施,只是笑着说了一句:“也许是你自己心理紧张吧。”

  胡诗诗离开后,王女士喝了大约1000ml温水,过了两个多小时,身体才逐渐恢复正常。

  后来,记者了解到,这瓶名叫“铂金”的美白针剂,必须用250ml的盐水稀释,而且女性在月经期间禁用;注射期间禁止食辣、饮酒、禁止食用海鲜。

  王女士说,这名上门的护士既没有询问药品来源,也没有看药品说明,便直接使用了100ml盐水稀释即进行输液,也没有询问“患者”是否处于月经期,也没有告知“患者”用药禁忌。

  王女士还注意到几个细节,在处理医疗垃圾时,胡诗诗直接把配药针头拔下来,就扔进了塑料袋里,没有对锐利的针头作相应处理。而且,胡诗诗始终没有戴口罩。

  说是有保单但不写受益人

  护士上门,打完针就走了,万一出了事怎么办?

  王女士回忆,后来曾收到平台发来的短信,说是人保意外险保单号,而支付页面上显示的却是人保财险。她曾试图通过人保财险验证保单号真伪,但查询系统却提示没有购买过保险。

  拨打“医护到家”的电话咨询后,工作人员说,是由于用户已经点击“服务完成”,保单就自动失效了,这份保单只保24个小时。

  那么,保险的期限究竟是从下单开始,还是从服务行为发生或者结束时开始呢?

  对此,上述工作人员没有给出解释。

  后来,经过交涉,“医护到家”APP 后台工作人员发来了一份0.82元的保单,保额30万元,但该保单显示投保人是北京千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并没有指明受益人。

  [记者调查]

  签约护士:上门抽血违法,但不做,平台就会屏蔽我账号

  近日,记者辗转找到在“医护到家”平台签约的一位李姓护士。她是一家民营医院的注册护士,去年成为该平台签约护士。

  李护士说,虽然该平台自制的《上门知情同意书》中规定,护士须按正规医院开的处方和院外注射证明注射,但实际上,一些护士多按客户要求进行药物配比、注射。

  李护士告诉记者,如果是疾病检测,通常都是在医院采血,医院不会为外来血样进行疾病检测。通过平台叫护士上门去抽血的,几乎都是通过非法渠道做胎儿性别鉴定的,“我也知道,上门抽血是诊疗行为,是违法的,但如果不做,平台就会屏蔽我们的账号。”

  李护士说,有一次她接了一个上门输液的订单。到了患者家后,才知道患者要打一种乳腺癌的化疗药,而这是不允许在医院外注射的,即使在医院内打,也要在主治医生的指导监督下进行。

  “当时我就给平台打电话,平台的人说你不打可以,我们找别人去打!”李护士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们通常会妥协,因为不打针不仅拿不到钱,上门成本都得自己承担。

  她无奈地说:“很多时候,只要上门了,能做的不能做的,都得做。”

  “医护到家”:是做健康管理服务不是诊疗,不需要通过卫生部门

  记者查询发现,APP平台“医护到家”,是北京千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的。

  该平台首席运营官魏贵磊告诉记者,他们确实没有在上海市卫生主管部门备案或者获得许可,“我们做健康管理服务,不是诊疗行为,所以,不需要通过卫生主管部门。”

  记者看到,该公司的经营范围里的确有“健康管理”的内容,但是该经营内容也被特别注明“须经审批的诊疗活动除外”。

  魏贵磊说,护士上门打针之前,医生看病开药,这是诊疗行为;但他们的护士上门,凭医嘱打针,这个是服务,不属于诊疗行为,“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护士上门不按规范操作,我们正在这方面的管理上下功夫。”

  上海市卫计委卫生监督所表示,只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才可开展诊疗活动;“医护到家”APP目前并未在上海卫监部门备案,卫监部门没有掌握相关信息。

  目前,市卫计委卫监所正通过“医护到家”平台上公开的上海医护人员名单,对部分参与该平台业务的医护人员开展调查。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