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房产门户网要闻正文

用生命开创新中国的“文艺复兴”——老舍在霞公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8-25 11:49:08 浏览次数:49  

  2017年8月24日是老舍先生逝世51周年纪念日。老舍先生曾说:“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在霞公府——当年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所在地,他创作了《茶馆》、《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等经典作品,老舍先生关注民族命运,扎根民众,不忘初心,用生命开创了新中国的“文艺复兴”。

1_Jc
2_Jc

  真想家真想国

  1949年6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周总理对济济一堂的作家们说:“现在就差老舍先生一个人了,无论如何要请他回国。”会后由郭沫若、茅盾、冯雪峰、巴金、阳翰笙等名家联名写信给远在纽约的老舍,盛情邀请他回国。由于时局动荡,1949年10月,信件才辗转送到大洋彼岸的老舍先生手中,他后来回忆道:“接到这封信时,我万分激动,彻夜难眠。”

3_Jc

  与此同时,国民党也向老舍先生发出了邀请,请他到台湾去,还许诺了三件事:第一,给他一份国立编译馆的工作,只领薪水不用上班,照旧写小说即可;第二,在台北市为他找好了房子;第三,可派人把夫人孩子接到台湾来。但老舍先生拒绝了国民党的邀请,他说:“我寂寞啊,我真想家,真想国啊!”1949年底,老舍先生不顾术后病痛,排除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日夜思念的祖国,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北京。

  去龙须沟创作《龙须沟》

  老舍先生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周总理来探望,他对老舍先生说:“你现在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了”。1950年5月,周总理出席了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大会,老舍先生被选为北京市文联主席。

  时任北京市文委书记、文联副主席的李伯钊向老舍先生提出以龙须沟为题材写一个话剧。在接到邀请后,老舍先生就说:“在我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龙须沟》是最大的一个冒险。”一是因为他对龙须沟并不熟悉,二是他擅长的是讽刺和暴露,之前很少接触这种话剧题材。但新中国成立不久,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还有待全面提高,传播形式以话剧为首选,最能贴近百姓,最易广为传播。这对刚刚回国的老舍先生来说,的确是一次突破自我的考验。

4_Jc

  老舍先生认为反映生活就要体验生活,虽然有老寒腿,走路不方便,但他依旧执着手杖去了解当时百姓的生活状态。有时候他不能下去,就让人下去采访,找来素材,拿给他过目、揣摩。那时候,演出《龙须沟》的演员也深入到百姓当中体验生活,回来跟老舍先生汇报、讨论。有生命的作品,源于生活,正如老舍先生所说的:“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

  有求必应的老舍先生

  新中国成立后,霞公府15号曾是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所在地,也就是今天霞公府的所在地。当时,老舍先生是北京市文联主席,他每天上午8点准时来霞公府上班。梅兰芳、马连良、侯宝林、白凤鸣、魏喜奎等艺术家经常来这里,或去老舍先生的丹柿小院向他请教,老舍先生总是有求必应,在艺术上给予帮助。

  在排演的日子里,北京人艺的演员也常常来请教老舍先生,征求他对表演的意见。先生的评语往往是纯老舍式幽默:“二姑娘说话跟吃崩豆似的——太快!”,“您表演时阳刚别太甚了,阴柔要多一点”,“这回就这么着了,您等着,下回我专为您写一个角色,一准儿演着过瘾。”

5_Jc

  老舍就是这样一位地位崇高又平易近人的老先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名字就是我的姓。舒字拆开是舍予,意是‘无我’,从姓到名,从头到脚,我把自个儿贡献出去,这是我一辈子的信念。”

  今天的霞公府

  时代进步,国家复兴,今天的霞公府15号已经被建成北京城市中央的优越居所。这座建筑汇聚了顶尖设计师、建造者和运营者的无数心血,它为紧扣时代脉搏的巅峰人士提供了最佳的京城居住选择。霞公府的居住者精神生活非常充实,轻松踱步就可以去北京人艺欣赏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中山公园音乐堂也近在咫尺,旁边还有宏伟的国家大剧院,亦能驻留在老舍先生的“丹柿小院”里思考心灵中的追求。

6_Jc
7_Jc

  关于霞公府:霞公府是建造在北京紫禁城旁的顶级人文宅邸,身处有七百多年历史的王府井文化商业街区。霞公府于2011年建成,名称沿用晚清贵族载霞府邸旧名。其建筑规划由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完成,室内设计邀请了著名的“新装饰主义”领军人邱德光先生主持。霞公府定位于为巅峰人士提供在中国经济文化核心区域的顶级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将为您提供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顶级生活品质的温馨家园。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