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房产门户网要闻正文

中信地产最终结局:9成员工选择离开 最高补偿300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07 12:39:27 来源:新浪财经作者:保剑锋 浏览次数:1567  

  中信地产最终结局:9成员工选择离开 最高补偿300万

  新浪乐居讯“门卡还能用,过了今天估计就换成中海的了。”

  7月1日,卡西回到待了近13年的办公室做收尾工作,并拍下最后一张带有中信地产logo的照片。他说在中信地产的这段时光就像一场演讲,演说准备到高潮,就被要求谢幕。

  6月30日,中信地产员工在四个选项框里,填了自己的未来。这也意味着中海并购中信一案,初告一段落。深圳中信地产200号人,18人选择去中海,其余拿钱离开。这些员工中,有待了近30年多年的老员工,最后在拿到200-300万补偿款后离开。

  这是属于少数人的无奈,也是属于行业的落幕剪影。此次整合,没有拉横幅,没有静坐,除了在群发发牢骚大体也算平稳过度。趁牌匾还在,只能多拍几张照片,留住这中国第一家拥有一级开发资质的房地产企业身影。

  中信地产谢幕,预示着这场地产大整合盛宴已经鸣锣开场。央企跨集团整合之风吹到每个地产人的心里。

  如此大背景下,行业人如何寻找更好的出路?

  选择融入新的被整合企业,对于员工而言,首先要跨越身份识别障碍。从中信人到中海人转变,不仅仅换个工卡而已。新的环境下,如何实现身份的快速转变,打从心底里接受和认同新公司的文化,以良好的心态投入新工作成为当务之急。

  选择另谋出路,则需要对行业有新的认识。如今的地产行业,讲究成本,开发商都在找最省力的方法卖房子,比的不再是老江湖们对产品创新能力与市场战局的洞察力,情怀在KPI面前,变得具体而务实。

  代理商包括世联行、中原地产PK的不再是策划、文案水平,比的更多是卖房的渠道,佣金点数的高低。代理商策划“成功”从谋略者角度陨落成执行者。

  大作业下的地产人如螺丝钉般存在。当“成本”跃身为最具权威指挥棒时,所有地产人都不得不问自己,我的出路在哪里。

  近几年,地产人“出去”跨界创业已成热门话题。那在成本为王的时代,房产上游端如设计院、建筑师、广告人的自身突破和成长空间又有多大?

  深圳民企设计院老大华阳国际建筑产业化助理总经理,现北京成功桥教育科技创始人张博为认为,抛开创意型方案事务所不说,传统以施工图设计为主要业务来源设计院在很早之前已经失去了他的价值。

  稍稍成熟一点的甲方都有一套标准化的设计及成本控制体系,设计院承担的是甲方的“执行层”。尤其是在EPC(设计生产施工总承包)的时代,施工企业项目投标阶段,设计都已经免费了(这会是个趋势)。

  设计院也许会走向两条路,或被施工企业整合,其“执行”的职能会被更加强化;或自身本身拥有非通用的设计技术研发及咨询的能力(专用技术能力),而这类技术往往能契合市场趋势或真的可以给甲方争取剩余价值,这设计院的作用会被加强,而非减弱。

  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行业洗牌,不少年轻的设计师做好了边走边看的心态。张同学任职深圳三大民营设计企业之一已两年多。在他看来,现在甲方无论是从本身的体量上还是从对工程项目的控制上对乙方的强势都越来越明显。以后设计行业会两级分化的很严重。标准化,流程式的产品型公司,在后者设计师可以发挥的空间可以说被限定的非常明显。

  著名建筑设计师马清运则认为,建筑设计的优劣与造价没有直接关系。地产行业整体投入的减少并不会影响到设计师的工作。设计行业整体萎缩是个趋势,这和设计行业不图变化的坏习惯有关。

  化工部第四设计院建筑设计分院(武汉)田院长认为事情也并没那么悲观,作为行业、产业链,设计作为咨询服务业(尤其还需要职业技能,好比医生)市场需求总是有的。

  真正的市场经济,设计行业在市场上自有存在的理由,只不过组织形式不一定非得是现在的“设计院”形式,更何况互联网+的到来,冲击、重组、变化是肯定的。

  企业成长,本来就是寻求利益最优化的过程,不可能面面俱到。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场上,结论迥异,行业在变,无关对错。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