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业O2O黑马难觅 炮灰遍地
时代周报记者 韩玮 发自上海
在O2O的战场上,美业的淘汰赛来得比不少行业要早一些。
7月初,早在去年就完成A轮融资的嘟嘟美甲被曝出大规模裁员美甲师。这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是竞争落败的表现。不止如此,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去年的(美业)项目做出来的很少,美发O2O几乎全军覆没。”
而5月的2015年中国O2O新商业峰会上,河狸家创始人雕爷更是放言,美业O2O的窗口期已经关闭,从去年到今年,该融资的项目都融资完成。行业领头羊已经浮现,今天才初创的O2O恐怕没有时间了。
不过,这远不能说明美业O2O已被资本抛弃。艾瑞咨询[微博]分析师徐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细分领域看,美业包括美发、美容、美妆、微整形、整形等内容,是一个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市场,而且,这个行业的消费主体是特别活跃的女性用户。女性对美的消费一旦开始了,就根本停不下来。所以,从整体来说,资本是看好的。”
但是,在以打车模式切入美业的做法同时收获赞誉与质疑后,资本目前进入美业O2O的逻辑与路径又是什么样的呢?
美发O2O率先死去?
美业O2O一度有多火爆,例证之一是几个月前,远在美国的网络红人罗玉凤也构思了一个美甲O2O的BP,希望融资1000万元。
阿里研究院最新发布《“移动互联网+”中国双创生态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国内美业服务方面的创业项目数量达到140个,增长率为150%,成为增长最快的创业细分领域之一。
但与此同时,美业O2O又在迅速地死去,其中,美发O2O尤甚。譬如,今年1月,提供发型设计分享、发型师预约服务的美发APP时尚猫宣布关闭。这个项目曾拿到经纬中国和起源资本的种子天使,但A轮融资失败。
此前,3W咖啡创始人许单单还做过一个名叫放心美的美发O2O,天使轮由德迅投资董事长曾李青领投400万元,但不到一年便进入破产流程。
而腾讯离职员工组织“南极圈”负责投资业务的知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今年年中曾有个美发O2O项目想进“南极圈”的孵化器。与一些只靠APP打天下的项目不同,这个公司具有一些线下资源,想做线上线下融合的事。但后来,因为融不到钱,公司没捱过6月。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美发O2O项目的死亡名单上已有一长串名字,包括美姬、美秘、简部网、大风吹等。“美发O2O本质上是提供服务,但美发行业的线下门店多如牛毛,整合这些资源,并保证一定的整体服务水平是一件很难的事。而且,美发O2O的产品高度同质化,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背景,初生的创业公司很容易被激烈的竞争干掉。”徐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而倒闭潮或许刚刚开始。一些创投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我们通常建议项目拿满一年的钱。但如果现在出来拿钱,由于年中的股灾,一些小基金可能无力支持,甚至会跳票。所以,一些美业项目如果技术含量不高,只具有一些地推的能力,做一些美业到家的事,那么下半年,他们的融资可能会出现问题”。
据介绍,目前,美业O2O大致划分为到家和到店两种类型。前者可以理解为手艺人上门,典型代表就是河狸家、小美到家一类,而后者则是一种以美发、美妆、整形美容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电商,目前的明星项目包括Angelababy代言的美啦美妆、腾讯系的“新氧”整形美容等。
“对于到家类的美业项目,投资圈现在普遍比较谨慎,很少有人主动提出看这一类,即便有时我们推荐,也有人直接拒绝,表示不看好。”上述“南极圈”的知情人士表示。
而徐欣认为,资本对美业O2O的兴趣点主要集中于上门美甲、美妆电商和医疗美容,这些领域的融资不仅活跃,量级较大,而且有些项目是“项目挑投资人,而非投资人挑项目。”
美业上门是伪命题?
那些有能力掂量资本的创业公司中,河狸家首当其冲。
这个项目几乎是传奇。2014年,雕爷创办河狸家时,产品还未上线,仅仅一个创业想法,前IDG资本合伙人李丰就给出了1.5亿元的估值。今年2月,河狸家拿到C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估值上升至3亿美元。
河狸家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其拥有注册用户超百万,手艺人数量近3000人,日客单量峰值超2万单,遥遥领先于美甲领域的其他竞争对手。
一路跟投河狸家的投资人李丰去年曾花不少时间到美国考察O2O类项目中的C2C服务交易平台和共享经济模式,而之所以投资雕爷是因为认为其提出的上门美甲的想法与他仔细考虑过的“以提供个人技能作为服务内容的C2C方向”契合。
“所谓共享经济,这是一种更合理地分配和利用社会资源的方式。它解决的问题都是如何更好地售卖个人技能,这种模式我们称之为C2C。”李丰指出,绝大多数的C2C服务都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你来”或者“我往;二是沟通驱动,通过沟通销售个人的专业技能和服务。
“这两个特点赋予了C2C服务出现在移动端的理由,因为,移动设备本身具有的硬件特征—带有位置服务和沟通能力,是PC端所没有的。”李丰称。
“河狸家以美甲为切口,这个点找得很准也很成功。因为,与美发、美容不同,美甲是一个低价、高频、标准化程度较高、受价格影响较大的产品,比较容易依靠补贴及优惠券的方式获取用户。”徐欣认为,在美业的各个细分领域,打车模式几乎只适合标品类的美甲。
但她看来,美业的大头肯定不是美甲,而河狸家的思路是将美甲作为获得客户的渠道,再通过扩充美容、美妆、美发等品类,最终形成生态闭环。
而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方式投资多个美业项目的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到家类的美业O2O存在很大的发展障碍,比如个人隐私、安全、服务标准化等问题。而单是安全这一项就足以屏蔽很大一部分人群”。
此前,比达咨询发布的《2014年中国美业O2O发展报告》指出,用户经历过美业到家服务还会继续保持的人数占比87.8%,而对于用户放弃的原因,安全问题占比41.5%。
整形O2O爆发?
但围绕上门美甲、上门美容的争议并不影响投资圈看好美业的其他细分领域,尤其是美妆电商和整形美容。
7月下旬,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女性移动美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化妆品零售交易规模达到4052.3亿元,其中,线上渠道交易规模为1184亿元,线上渠道交易渗透率接近三成。
报告的撰写者徐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2012年到2015年,美妆APP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主要出现了社区+媒体类、社区+大数据类、社区+电商类、传统自营类、垂直B2C类、工具类6个类别的APP,服务内容集中于购前决策和购买环节。”
更大想象空间在于整形O2O。在徐看来,目前,美妆O2O和美甲O2O已出现美妆心得、美啦美妆、河狸家美甲等比较成功APP,但整形O2O还是一个乱局,尚未形成集中化趋势。
美丽神器CEO任凌峰是在2013年初进入整形电商领域的。根据他的观察,早在2012年,整形市场就开始发热,年轻女性整形的案例超出以往,而到去年,这个概念火到了资本圈。去年,美丽神器启动A轮融资后,由于整个领域很火,四五家VC都有投资意向,最终,他们选择了具资源优势的阿里。
“目前,整形市场高度非标准化,且不透明。我在调研时发现,用户置身这个产业时,接触到的几乎全是广告。所以,我们的出发点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手段改变行业现状,让爱美之人更加方便地找到值得信赖的产品和专家。”任凌峰这样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整形O2O”。
对此,上述“南极圈”人士认为,“美业到家那种模式的O2O,最终能否活下来还有待市场检验。但整形电商领域,我们觉得,烧钱烧到最后肯定可以烧出一两家。”
不过,现在就谈独角兽企业似乎为时过早。“首先,整个美业O2O普遍都还处于获取用户、留住用户的初级阶段;其次,整形行业的线下资源混乱且分散,整合难度很大;再次,行业规范以及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建立都需要时间。”徐欣说。
似乎美业O2O还要烧上一会儿钱,至于谁能成为最终赢家,目前还是一场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