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的这套房一开端报价是600多万,后来中介跟卖家交流后,总价直接降到了550万,然后咱们和卖房再谈,又降了20万,终究是530万成交的。”11月中旬,“北漂一族”王怡(化名)在看了近半年的房后,总算下手了这套在四环边上某小区约90平米的房子。
由于王怡的社保交纳年限在本年11月份就满意要求,因而,其从本年4月份就开端看房,以便在满意购房条件后能够赶快买房入住。“其实成交价较挂牌价再砍几十万的状况蛮常见的,咱们4月份看的二手房到10月初再看,就已经有好几套降价几十万了,并且中介说,根本上网上看到的报价都还能够再谈。”王怡对新京报记者说。
实际上,依据国家核算局发布的数据,北京二手房出售价格已接连4个月跌落,其间,10月份北京二手房出售价格环比下降0.6%;9月份环比下降0.5%;8月份环比下降0.4%;7月份则环比下降0.3%。
北京二手房降价:挂牌2400万 成交2100万
自北京“3.17”新政收紧借款期限、首付份额后,北京楼市一向不温不火,但进入2019年,北京二手房价格下行走向已势不可挡。
依据贝壳研究院最新数据,近一年北京市二手房挂牌均价走势已显着下行,2019年年头,挂牌均价还超越了6.3万元/平方米,而现在,北京市二手房挂牌均价已挨近6.1万元/平方米,相当于每平方米已降价约2000元。
此外,如上所述,依据国家核算局数据,北京二手房出售价格已于本年7月~10月接连4个月环比跌落,且呈现出降幅逐月扩展之势,7月份时,北京二手房出售价格环比跌幅仅有0.3%,但到了10月份,这一环比跌幅已扩展至0.6%。
数据背面的实际感触或许更为显着,王怡的购房“砍价”的阅历并非个例,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北京的王丽(化名)也于近期刚刚完结房子改进换置,购买了一套坐落西城区大户型房,该套房挂牌总价为2400万元,但由于卖家急需现金流,终究该套房子以2100万元的总价成交,相当于直接“砍价”300万。
不止是成交价较挂牌价还能“砍价”,挂牌价低于同小区均匀水平的房源也不少见,新京报记者在链家官网上发现,不少二手房源可“捡漏”,一些房源的挂牌价乃至低于该小区同户型均价超30%。例如通州北苑某小区底层一2室2厅建筑面积为127.6平方米的房源,挂牌价为430万元,均价约3.37万元/平方米,而同小区本年10月23日签约的一套13层119.42平方米的三室两厅的房子总价则高达570万元,由此来看,楼层、房型、税费等均会对房子的成交价格发生不小影响。
出售端回暖:11月份链家带看次数打破40万次
但是,跟着北京房价企稳,北京楼市的成交量也有所回暖。依据北京市核算局数据,本年1月~10月份,全市商品房出售面积为652.8万平方米,同比添加41.5%,其间,住所出售面积为552.8万平方米,增幅更是高达58.9%。
记者在采访中介时也了解到,接近年末,北京楼市成交量正在上升。“最近咱们内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现房子成交量是在往上走的。”房产中介李源(化名)对记者坦言。
另一名房产中介李立(化名)也对记者表明:“西城区的小户型仍是挺好卖的,就光西南二环边上的一个小区,上星期和上上星期都别离卖了两套,前天和昨日也成交了2套,都是40多平方米的房子,有业主是换房的,着急卖,所以成交价也不算高,其实假如要换房的话,现在这个时点是比较好的,由于房价全体比较平稳,不会大涨大跌,成交也稳一些。”
确实,从链家APP上的数据来看,9月份之后,带来次数有显着上涨,9月当月,带看次数约为37.62万次,10月份,带看次数则为39.09万次,而到了11月份,带看次数直接打破40万次,达44.32万次,这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反映了北京楼市在成交端上的回温。
组织数据:北京商品房住所库存仍高达7.56万套
不过,华夏地产研究中心核算多个方面数据显现,2019年尽管新建住所商场成交有所上涨,但由于供给量“井喷”,因而,北京楼市商品房住所库存仍然较高,多个方面数据显现,1~11月,北京累计成交新建商品房住所同比上涨了60.4%,但由于接连两年超越3万套住所的供给,库存显着添加,2019年到日前,北京商品房住所库存高达7.56万套。
华夏地产首席剖析师张大伟剖析以为,限竞房(简略可理解为“限房价,竞地价”的房源)是北京楼市最近2年库存“井喷”的最根本原因。从楼市数据看,2018年来,北京算计供给的新建住所有8万套,其间5.44万套是限竞房,占全体商场供给的68%。但到现在为止,限竞房只签约了2.34万套,库存积压高达3.1万套。其次,从最近2年构成的库存看,2018年后获得预售证出售证的项目算计供给79480套,其间,限竞房高达54494套,占比达68%。除此之外,北京楼市库存添加还与信贷政策过严有关,现在,北京楼市新建住所中90%以上都对错普通住所,限竞房均匀单套签约金额530万,根本都要依照首套房40%、二套房80%核算首付,这也使得北京楼市呈现去库存较难的状况。
新京报记者 潘亦纯 修改 岳彩周 校正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