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房产门户网要闻正文

房企做精装修标杆700能做到的你1200也做不下来为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16 14:58:46 作者:责任编辑NO。魏云龙0298 浏览次数:7717  

2018年,国内商品房精装修面积规模为34926万平方米,渗透率是23.61%,发展潜力巨大。政策和风口推动下,这一数字在未来会持续上升。

蛋糕很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分一碗羹。

有的房企精装修是重要溢价点;有的房企一做精装修就赔钱,没能成为“溢价点”,反而成为了“投诉点”。

这是怎么回事?很多人会回答:这是因为成本和品质控制不到位!

但实际上,答案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从最初的设计,采招,再到最后的施工维护,很多房企更多缺少的是一种关于精装修的标准和战略!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开发商想要做精装修,却在设计环节就走偏了。没有标准导致杂乱无章,不从客户出发,“砸墙”是常有之事,还怎么保障你的装修品质、甚至产品品质?

没有设计上的标准设定,必然导致了采购环节的战略走位。一味地以价格决定供应商显然并不合适,但目前很多房企并没有真的改变这一观念。毫无供应链战略,还怎么开展精装修业务?

落地到施工环节,根本防不住进一步“走位”。从最初的设想,到最后实现,早已十万八千里。多少精装修项目,“赢在营销,死在工地”?

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接下来,明源君就为你展开讲讲。

“标准缺失”:

从客户开始逆推式设计

供方参与设计很重要

最后要与户型标准化结合

目前国内建筑业的现状是什么?

先有建筑设计,再有室内设计,最后是各种的部品部件入厂,为消费者做功能的定制。几乎都是这个流程——是以建筑为先的。

这会造成什么装修窘境?

客户在做装修的时候难免“砸墙”!据统计,70%的毛坯房交付都会现场砸墙。如果房企做精装房也是这样,代价可就大了。

又是什么造成如此窘境?

除了国内在建筑领域没有形成系统化标准之外,还在于房企在精装修房上整个设计逻辑的走偏!

那要如何走出这样的窘境?

以万科为例,在万科的设计理念中,并不是要室内设计去适应户型设计,而是从客群角度出发,让两者紧密结合。

此外,供方参与前期设计、最后内置进入到户型标准化中,都是房企在做精装修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以客户驱动,逆推式设计,从而建立标准

大多数时候,房企都是成本驱动的。而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未来一定是客户驱动的。

先研究人,再研究人的需求,用标准的工业部品满足人的需求,再通过整个的空间动线把所有的部品对方的最合理的位置,再来重新评估整个的建筑规范,窗放在哪儿,门放在哪儿。

这样“反向”的设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万科,万科提出“一站式定制精装”,将部品设计放到户型设计中去考量,从客户的日常居住、使用习惯去倒推部品组合和户型设计。以鞋柜为例,对于180平方米的空间,在前期户型设计阶段就要测算住多少人,换季时会有多少双鞋子。相应的,考虑鞋柜应该做多大,各类鞋子怎么合理归置,玄关应该做多大。

二、设计阶段就要纳入供应商,做一些价值工程

在制造业中,价值工程很常见。企业通常会用来做“功能分析”,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功能价值。与此同时,还会通过创新,来制造一些新的价值。

而房企精装修链条中的许多供应商,就是制造业。

他们会从新技术、新材料上面来去研发,为房企提供服务。以德国贝朗为例,他们在做厨卫区的内装产品,会联合开发商需求,将厨卫与控制管理系统整合起来,比如背后管线的预留等,为开发商现场施工提供便利。

贝朗还对浴室空间的9大功能进行了研究,将空间价值规划出来,在产品标准上进行加减。无疑,这是开发商能从供应链上能拿到的实实在在的价值。

德国贝朗针对不同客群的产品标准

三、规模房企最后一定会形成整体户型与装修的标准化

达到一定规模的房企,一定会有相对应地标准化,包括精装项目。

招商地产用31个卫生间和16个厨房,就覆盖了全国所有的项目。这就是精装项目的模块化,只要模块化形成,精装成本就很好计算了:几个模块无外乎就是天、地、墙、厨房、卫生间等,材料的采购成本*材料利用率+工时工费,精装成本就全部出来了,而且全线可控。

因此,标准化最重要的就是档次统一不同项目的品质在同一水平线,前提必须是统一的材料,统一的施工工艺和统一的管理水平。比如同条产品线的项目所采用品牌水准要一致。

此外,菜单式选配也赋予了标准化相对的灵活性。

目前,保利、碧桂园、中海等标杆都实行了这样的全套户型标准化系统。

“战略高度不够”:

集采弹性空间有限

最根本是要改变比价思维

如果你要规模化地做精装项目,却没有做到以上的设计标准规划;那么你在采购这一环节,8成也是要荒腔走板的。

相对于其他项目,精装项目要采购的品类要复杂得多,这为采购工作带来了挑战。

做精装修项目的采购最重要的是:先要摒弃之前单纯的比价思维,再站在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采购系统。

怎么样摆脱“比价思维”?

就是用大成本的视角来看待采购。企业经营不仅有采购成本,还有税务成本、资金成本等等,这些成本都在供应链管理这一条线上,体现了供应链的价值。如果一味地讲究“低价”,难免会增长其他成本。

接下来,又如何在原有标准化系统上,形成采购系统呢?

一、分档形成材料库,对材料进行集采

将分散式的采购进行集中化,才有可能进一步的控制成本。完全分散式的采购,不仅成本更高,相对的招标时间也更长。

集采的一个前提就是形成精装修材料的标准化,形成材料库。

以中海为例,中海根据项目主产品线归类梳理出高档(每平米1500-3000元)、中档(每平米1000-1500元)、低档(每平米500-800元)3个等级,每个级别都有对应的设计风格、项目主材总价和材料部品配置标准,明确不同档次精装项目采购相对应的品牌。

尽管集采“以量换价”带来了价格上的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弹性空间并不大。

采购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采购量、采购的品质和结算方式。只要把这3个方面讲清楚了,基本报价就出来了;如果你讲不清楚,报价也是白报的。

二、工程采购实行战采,让你的精装修也形成采购系统

采用“战略采购”的房企不在少数,在自己的资源库中,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和信用评级。这往往是形成强大供应链的必经之路:

战略合作因为存在长期关系,在时间维度上压低了成本。

避免“一锤子买卖”会存在的那种质量上的问题,降低后期的维修成本。

不需要每次都招标,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

从单项招标发展战略供方,其实更多是从工程的领域着手。

材料设备标准化的部件,更多是以集中采购的方式来推行;而工程领域很难产生规模效应,更多会从战略供方这个角度去落地。

这样的归纳和分类,对集中采购和战略采购的善加利用,最后无非是要形成一条能够支撑精装修项目的供应链条。

要知道,在整个精装修项目中,采购成本是个大头,它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一个质的飞跃。

“死在工地”:

材料利用率上不去

施工管理不到位

成品保护也做不好

精装修项目最怕的是:“赢在营销,死在工地”。批量精装修项目对项目统筹要求较高:

1)精装修项目实施工程单位众多,存在多种工序交叉作业,对工序的安排、进度要求高,需要详细的前期策划。

2)每层楼实施工序不同,建材不同,如果不能严格做到现场管控,很容易出现项目整体崩溃,质量上的问题频发。

这都为精装修项目的施工带来了难度。

除了常规的施工管理,以下3点或许就是你与标杆的差别所在:

一、材料利用率不高?风口或许在装配式内装

2016年之前,万科进场的瓷砖切割率达到50%,就是100片瓷砖进场切割要达到50片,最后扔到外面去的是15%。而现在,万科进场的瓷砖切割率已经控制在15%,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

由此,万科700到800块钱的C标,很多地产公司1000块钱做不下来,就是因为材料损耗率特别的低。

这是什么原因?

因为不同的施工方法会产生的工时工费是不同的。以万科采用的装配式内装为例,装配式内装是通过标准化的组件,包括吊顶系统、墙面系统、地面系统、整体卫浴、集成厨房、分电器、分水器等等,在现场进行装配。

它所节省的是时间成本,一旦你最初的户型设计成型,相应的装配式内装会很快达成非装配式所不能达成的装修效果。

二、工程控制要有章可循、突出重点,还要注重事后验收

工程移交到乙方装饰公司手中,不等于甲方就能当甩手掌柜了,对工程质量的把控应该贯穿整个施工全套工艺流程。

绿城专门编制了《绿城精装修重要节点管理办法》和《精装修隐蔽工程管理办法》,指导项目管理人员怎么样做管理和验收,并有明文规定,在样板间施工前,三项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供实施工程人员参照执行。

为了让管理落到实处,绿城不仅将石材干挂、阳台和卫生间防水纳入精装管理的重点,还将这几项管理工作列为管理人员年度绩效考核的重点得分项。也就是说,管理人员想要在年度考核中拿个好成绩,必须保证项目的隐蔽工程和防水部位不要出岔子。

此外,规范化验收也很重要。

绿城将装修施工的验收划分为表观质量验收、量化验收和专业第三方检测三类。以墙面墙砖、石材工程为例,外观问题和裂缝这两项肉眼可见的瑕疵通过目测观察来验收,而空鼓、平整度、垂直角等均要求采取专业工具进行测量检测。

绿城验收标准化

三、成品保护不到位,就会诱发交付缺陷

2018年,明源供应链研究院通过调研收集到了387746套精装房的交付数据,结果显示,成品保护不到位是诱发交付缺陷的罪魁祸首。

比如户内门,仅破损、划伤两项投诉就占到反馈总量比例的 31%以上;涂料投诉位列第一的问题是污染,占到21%,破损的占比也达到10%,主要也是由于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保护不当造成的。

这导致了精装修的维护成本陡然上升。

有业内人士就曾告诉明源君,很多项目精装修的维护成本达到总成本的10-20%,使得开发商好不容易赚来的利润又蒸发了。

要如何对精装项目进行有效的成品保护?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