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房产门户网要闻正文

四大报解析央行非对称降息背后深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11 01:05:14 来源:新浪财经作者:伍宇娟 浏览次数:6210  

  新华网消息 11月21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对外宣布非对称降息决定,同时宣布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由原来基准的1.1倍上调至1.2倍。自2014年11月22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这是继2012年7月后,两年多来央行[微博]首次降息。此次政策调整把货币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通过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的方式,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使利率市场化改革得到进一步推进。

   中国证券报:降息“托底”经济 换来改革空间

  时隔两年,央行再度降息,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在经济换挡减速之前,央行有必要通过降息稳定经济增长,为改革换取更大空间。

  央行此次降息直指企业融资成本高难题。此前,作为总量政策,货币政策“定向”使用效果有限,而财政政策亦发力空间不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还需全面降息。尽管贷款利率已全部放开,但基准贷款利率变动对整体利率引导作用不容忽视。从历次降息效果看,基准贷款利率下行基本能直接作用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国外央行经验显示出基准利率变动的巨大作用。

  不过,此次央行降息,或许并不意味着降息周期开启。

  首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正在“多条腿走路”。一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融资难、融资贵”的成因非常复杂,其中债务率较高及风险溢价上升是重要原因,这又与部分主体存在财务软约束、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较大等体制机制性因素有关。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标本兼治。

  从财政方面看,今年以来,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在新预算法框架和国务院新规指引下,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痼疾将明显改观,而通过“修明渠、堵暗道”的方式,以地方债置换城投债,能逐渐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和融资平台杠杆率,有助于堵上资金黑洞,便于货币政策顺利传导。

  在财税体制改革的同时,存量债务融资成本亦需妥善解决。央行降息,直接降低存量平台债务负担,为财税体制平稳改革铺路。

  其次,金融改革持续推进。国务院已出台多项致力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措施,包括优化信贷投向、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优化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管理、积极稳妥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供给、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完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体系、大力发展支持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服务的保险产品以及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举措。核心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而利率市场化又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在利率市场化初期,较高利率水平不利于利率市场化推行。本次降息与利率市场化结合,意在一箭双雕。

  再次,在三期叠加的经济形势下,如何看待中国经济适宜增长区间?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每年7%的经济增速即可实现既定的增长目标。随着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临近,市场对经济增速下调的猜测日益增多。如果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甚至7%以下,对于货币政策的要求可能将又是另一番光景。在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及时调整利率,有助于在低经济增长目标下,保持经济在平稳增长同时加快结构调整。

  最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已成定局,变数在于加息时点。在这一预期下,必须考虑中美政策背向而驰的效应,因此我国央行需尽早做出降息决定。

  下一次降息也许不会很快到来。利剑出鞘后还需观察。随着前期刺激政策逐步落实和财税改革金融改革红利释放,经济增长有望逐步企稳。通过降息稳增长,为改革清理痼疾沉疴,换取未来改革施展拳脚的更大空间。? (记者 任晓)

   上海证券报:存贷息差大幅收窄 银行让利实体经济

  “关键是存款上浮区间扩大到基准的1.2倍,要命!”银行人士如此感叹。央行昨日晚间意外宣布非对称降息,同时宣布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由原来基准的1.1倍上调至1.2倍,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

  仅仅两个多小时后,宁波银行南京银行迫不及待地先后宣布,存款利率在基准基础上浮20%,上浮到顶。

  “如果各家银行因存款竞争压力将存款利率上浮至20%的上限,一些银行就会陷入亏损。”有分析认为,从整个银行业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加快战略转型尤为迫切。

  银行盈利或零增长

  此次非对称降息及存款上浮区间的扩大都指向进一步压缩银行盈利,“银行息差会大大下降”是业界对银行未来前景判断的第一反应,有分析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明年银行业利润有可能进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阶段。

  来自中金的分析报告也称,此次降息后,银行净息差下降约20bps,盈利下降约10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共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074亿,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三季度环比增速下降0.9%。 而在此次降息前的三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还有回升的态势。申万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累计净息差2.58%,同比和环比皆上升6BP;单季净息差2.55%,环比上升3bps。

  中金评称,实际测算可能小于预期数,一方面存款利率不降贷款利率实际上不会降这么多;另一方面负面影响不会在明年完全反映完。同时预期,这次降息后明年银行盈利预计零增长或小幅负增长。

  更深层影响已显

  不过,此次非对称降息及其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的进一步扩大影响并不仅限于银行即期的财务表现。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非对称降息不仅会对银行的盈利水平产生较大影响,更是对银行能否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进行的一次体检。

  实际上,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带来的竞争考验已迅速体现。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已于昨日晚间率先宣布将存款利率上浮20%。

  “1年期法定存、贷款的名义利差从降息前的3%下降到2.85%,如果各家银行因存款竞争压力将存款利率上浮至20%的上限,则名义利差会进一步收缩到2.3%,一些银行就会陷入亏损。”温彬认为,这对银行如何进行存、贷款定价避免亏损是一种考验。从整个银行业来看,加快战略转型、提升资产负债与流动性管理能力、风险定价与成本管理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实际上,2012年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业已初步经受了考验,“很多东西改变了也没那么可怕”,并预期利率市场化将加快,竞争会更趋激烈,行业整合和分化将加快。

  利好实体经济

  非对称降息及其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利好的是实体经济。

  今年7月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措施以来,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融资难、融资贵”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呈现缓解趋势,但仍然问题突出。因此,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

  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赵庆明[微博]自今年年中即开始呼吁降息。他说,目前银行只是利润增速在下降,而很多实体企业是利润在减少,非对称降息可以解决银行与实体经济盈利能力的不平衡,且如果实体经济回升,也有利于银行长远发展。

  实体经济表现与银行资产质量及其业绩表现直接相关。受经济下行因素等影响,前三季度上市银行不良余额为6046亿,环比增长8.3%,增速较上半年继续提高,不良贷款生成率远超去年水平,拖累银行业绩表现。?

   ?温彬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较大幅度降低法定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企业降低实际财务成本,减少违约风险,从而缓解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记者 周鹏峰)

   证券时报:降息效果待观察 货币宽松空间打开

  动作来得有些快,但又在预期内。

  关于央行将会降息的预测实际早在数月前已传开,不论是境内的机构分析师、还是各大外资行的分析报告,都曾表示,由于近几月公布的经济金融数据“不见起色”,央行通过降息以保增长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加之前几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新融十条”,剑指商业银行的惜贷行为,力图通过“宽信贷”的政策加大银行放贷能力。此次存贷款利率的调整自然也是贯彻“新融十条”会议目标的一步。

  正如海通证券在降息政策公布前一日发布的研报所说,在经济低迷、通缩风险加大的背景下,降低存款利率可以降低储备意愿、促进消费、对抗通缩,也是非常合理的货币政策行为。而且纵观全球央行以及中国历史,利率政策都是央行所有工具的核心。不管加息也好、降息也好,都是央行的工作。

  不过,预料之中的只是央行降息的这一动作,但就此次降息的具体内容而言,多数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预计其影响作用有限,实际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国信证券分析师钟正生解释称,虽然存款端利率下调至2.75%,上浮区间扩大至1.2,但存款利率上限仍为3.3%未变。考虑到股份制银行存款利率早已上浮到顶,而大行存款利率也上浮至3.25%,因此这一降息对于存款利率的影响应该非常小。

  “降息的核心在于降低存款利率。如果没有存款端利率的下调,只有贷款利率下降,银行在息差收窄压力下会通过提高上浮比例或者绕开监管的方式来维持息差,最终的效果非常有限。而这次降息对于存款利率的影响很小,大幅调降贷款基准利率对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意义有限。”钟正生说。

  民生证券研报同样表示,当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央行释放基础货币无法传导至实体,只能希望通过降息,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但是,能否真的降低融资成本有待观察。短期来看,降息或导致一般性存款加速分流理财,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不一定下降。中长期来看,43号文是否能约束地方债务扩张,国企改革能否提高国企盈利能力,中小企业风险盈利特征能否改变是中长期融资成本能否下降的关键变量。

  虽然不少市场人士对此次降息的实际效果表示疑问,但来自市场较为统一的观点是,央行终于打出降息牌,说明决策层意识到目前经济和就业可能陷入较大的困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成为当务之急,未来央行继续加码降息或降准的可能性也随之上升。

  “非对称降息会传递强宽松的预期信号,同时其实际意义有限,会遇到来自银行相关部门的巨大阻力,我们一直认为不太可能推行。但是现在既然推出了,可能意味着经济和就业可能陷入了较大的困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迫切性明显上升。”国信证券研报称。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也认为,央行近几年对降息一贯比较慎重使用,进入今年四季度,国内经济呈回落趋势,10月金融数据低迷加剧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此次决定降息说明稳增长的压力大,决策层希望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同时,通过降息强化政策放松的信号。

  更为重要的是,多数分析师认为,既然央行已经打开降息“大门”,意味着货币宽松空间被打开,未来继续降准降息将没有心理压力。“考虑到存贷比调整带来了的补缴准备金压力,预计下一次降准降息不会太远,一直会持续到社融余额增速拐头向上,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为止。”民生证券研究院管清友[微博]说。 (记者 孙璐璐)

   证券日报:降息调整仍属中性操作 而非货币政策取向变化

  央行有关负责人称,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

  央行昨日决定,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这是自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后,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央行有关负责人称,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央行有关负责人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物价涨幅总体呈回落态势,中央银行需要根据经济基本面的运行态势,灵活运用利率工具进行微调,保持适当的实际利率水平。

  “此次政策调整正是把货币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寓改革于调控之中,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方式,进一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具体的改革举措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取非对称方式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且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基准利率,是对传统利率调整方式的改善,体现了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及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二是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也进一步拓宽;三是简并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结合存贷款基准利率各期限档次的使用情况及其重要性等因素,此次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进行了简化和合并,不再公布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并将贷款基准利率简并为一年以内(含一年)、一至五年(含五年)和五年以上三个档次。这将进一步拓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市场化定价能力;也有利于强化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健全利率政策传导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此次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进一步扩大,不仅有利于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为未来全面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记者?闫立良?)

   ■专家观察团——

  ?马骏:此次降息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

   中国人民银行[微博]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21日晚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要求宏观政策有大的变化。虽然经济增长速度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就业情况良好,结构调整也在取得积极进展,没有必要采取强刺激。此次降低基准利率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的转向。

  对于此次降息,马骏告诉记者,最近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一些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另外,由于国际国内的因素,最近一段时间的通胀持续低于预期,PPI环比持续下行,存在着推高实际利率的压力。适当下调利率,尤其是贷款利率,有利于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实际利率由于物价涨幅趋缓而面临上行压力,因此适当降低名义利率有利于保持货币条件的稳定(实际利率是货币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利率调整恰恰是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马骏告诉记者。

  金中夏:降息是中性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微博]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对记者表示,不能将央行此次降息视为“刺激”,总体来看还是中性操作。他对记者表示:“何谓中性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与经济基本面一致。如果经济基本面的变量都往下走了,利率与之相应地往下调,就是中性的货币政策。如果不调,就是偏紧了。如果调多了,就是偏松了。所以说,央行这次降息,是属于货币政策的中性操作。”他还预测:“此次降息能系统性地降低融资成本。虽然贷款利率已经放开,但贷款的基准利率还是银行和企业定价的起点。”

  中信证券诸建芳:全面宽松正式开启 下次政策调整将在明年一季度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降息意味着定向宽松的政策导向转向全面宽松的政策,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式开启,未来还将继续实施降准降息的全面宽松政策。”诸建芳指出,明年央行仍会继续降准降息。其宏观研究团队认为,考虑到存款利率上浮幅度的扩大,明年存款基准利率还将下调50个基点,而贷款利率还将下调50-60个基点左右。此外,存款准备金率也会有所下降,不考虑同业缴准的影响,明年需要下调准备金100个基点。下一次货币政策的调整时点估计在明年一季度。

  交通银行连平[微博]:为最终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做准备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降息在预期内,只不过是时间早晚。此次降息主要目的是降低融资成本。他指出,目前融资成本一直很高,PPI持续负增长,企业利润微薄,央行年初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他还指出,此次政策一个亮点就是改革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简化存贷款档期,这就为最终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做准备。

  瑞银汪涛:降息能更有效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瑞银证券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分析认为,作为传统工具,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在当前环境下可能更为直接、有效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眼下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和存量的比重仍分别高达60%和65%。且虽然贷款利率上下限放开,但银行贷款定价仍主要围绕贷款基准利率。

   汪涛认为,今年以来央行通过各种创新型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压低货币市场短期利率、进而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归根结底,通过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有效调节金融体系各层次融资成本的操作模式适用于发达经济体较成熟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但在我国仍缺乏必要土壤。

  贾康:央行降息是“相机抉择”的微刺激

  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下行的过程中,经历了此前几次定向将准后,央行推出全面降息措施,是“相机抉择”下的微刺激调整。“并不能理解为强刺激,放松银根并配套利率浮动的改革,总体对宏观经济向好是有必要的,利率市场化也是导向内容”。他说。对于财政的影响,他认为资金投放将增加。

  ■市场反应——

   五家城商行存款利率上调20%

  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息后不到24小时,记者获悉,已有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包商银行、青岛银行及苏州银行等至少5家城商行宣布,将存款业务全部执行央行基准利率上浮20%最高标准的决定。

  11月21日晚间,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即向当地媒体表示,将各档次储蓄存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上浮20%,上浮到顶(基准利率的1.2倍)。11月22日早间,记者了解到,包商银行、青岛银行、苏州银行亦从即日起,将利率上浮到顶。此外,天津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腾讯财经透露,银行内部正在开会,研究是否及时跟进央行新规。

  上述银行调整利率后,各档年利率分别为:活期0.42%,三个月2.82%,半年3.06%,一年3.3%,二年4.02%,三年4.8%。其中,三个月、半年及两年期利率较过去有所下降,一年期年利率维持不变,活期和三年期利率上调。(游苏杭 汪文品综合)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